2023-11-16 23:31 讲师宝编辑部
领导或者老板聚在一起的时候,都说,现在的人怎么那么难管呢。安排的事情做不好,执行力真差。招人实在是太难了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执行力的问题。
为什么很多时候团队没有执行力呢?
一般而言,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,完成任务的能力,完成任务的程度。团队缺乏执行力,也多和这三方面有关。
1)缺乏工作意愿
有些管理者把员工当成“工具人”,只知道分配任务,却不考虑员工的意愿问题。
如果员工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情,那他的执行力能好么?
不要认为,你安排下一个任务,员工跟你说保证完成任务,就一定会完成。那是骗你的,员工会想,你的目标和我有什么关系。
缺乏意愿,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,就可能会出现“伪执行”的现象。
什么是“伪执行”?
就是说执行是虚假的,没有思考,是做样子给上级看,执行是打了折扣的,凡事差不多,100分总觉得做到60分就满意了。
2)不知道怎么干
很多时候,团队执行力不好,是因为员工不知道怎么干。
比如,公司定下一个目标,有些“传声筒”型的管理者就原封不动地告诉他的团队,我们要完成一个什么目标。
为什么要完成?怎么去完成?他没有思考,也给不出方法。他不知道这个事情该交给谁,有什么资源可以调配,什么人可以配合。
作为管理者,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,不能把目标落地的方法和路径想清楚,员工也很难真正地做好事情。
3)缺少检查和反馈
有时候,你目标拆解清楚了,策略也讲清楚了,但团队执行力依然很差。
为什么?因为,人性都是有弱点的。每个人都有惰性,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是会敷衍、拖延了事,员工们不会做你希望的,只会做你检查的东西。
如果你不追过程,没有跟踪反馈和辅导,是没办法拿到结果的。
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?
对于企业而言,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桥梁。团队没有执行力,一切都是空谈。
那,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呢?
第一个,识人心,懂人性。
在蹲马步管理工坊中,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管理是从识人心,懂人性开始的。
为什么?如果你不懂员工心里想什么,你学再多的管理工具,学再多的管理方法,你的管理都是没有入门的。而且,你也管不了人家。
因为你不知道他想要什么,他也不会关心你要什么,认为这是一份工作而已。做好了也没有成就感,做差了也没有愧疚感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不值得定律”,意思是说,不值得做的事情,就不值得做好。
如果员工缺乏做事的意愿,是很难真正执行下去,把事情做好的。
所以,你要识人心,懂人性,你要知道员工不会为了公司工作,只会为自己工作,但你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的目标。
当你把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联系在一起,让员工觉得不是在给公司打工,而是在为自己奋斗时,他就拥有了自驱力,也更有意愿去做好这件事情。
第二个,选对人,做对事。
解决了员工愿不愿干的问题,你还要解决员工能不能干的问题。
能不能干,取决于两个方面:一是有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执行人;二是有没有做对事情。
如果你用的人不对,做事的方法不对,那就很难真正地执行下去,并拿到结果。
如何选对人,做对事?前提在于,你要能真正地理解业务,知道完成业务的关键指标是什么,从而找到对的人。
只有当你通过深度思考,理解业务,知道目标落地、执行的方法、策略是什么,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,你才能保证员工把事情做对。
所以,当你把目标往下落的时候,强调员工的执行力的时候,你要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:
“我是否真正理解了公司的战略目标?我的目标拆解、落地路径是否存在问题?我有没有选择最合适的人去完成这个任务?我对这个任务的理解与表述是否足够透彻呢?我有没有尽到责任帮助员工完成目标?”
你对业务的理解程度越高,团队的执行力越好。
第三个,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追踪体系。
人性都是有弱点的,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,总会有各种“意外”发生。
所以,你还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追踪系统,从而保证上传下达的执行力。
在管理工作中,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,就要看你花多少时间在追过程的所有细节上面。
追过程不只是追业务的过程,而是要追踪人的执行过程。表面是数据、是业务,背后是人的状态、习惯、技能和工具等方面的问题。
因此,你要建立管理仪表盘,然后每天每周每月按进度去追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