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,等了半天只 到了六位,还差一人,于是主人自言自语地说:“该来的不来! ”
其中两位客人心想:“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。”就悄悄溜走了。 主人转过头,一看着急地说:“不该走的又走了。”话音一落, 又有两位客人想:“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。”于是也伺机溜走了。
主人见状,更加着急,说:“该来的没来,不该走的又走了。”话 刚出口,最后两位客人也气呼呼地走了。
主人一片好心,为什么客人却走光了呢?用心理学来说,这种情况就是 进入了人们的心理误区。主人含糊不清、表达不明的言语,引起了客人的误 会,误以为是在说自己,所以便气呼呼地告辞。
那么,怎样才能不触犯他人的误会心理,不使自己的话被别人误解呢? 起码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:
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
如上例中主人说的三句话都容易让人理解为话中有话,弦外有音。第 一句“该来的不来”,使人想到“不该来的来了”;第二句“不该走的 言外之意就是“该走的没走”;第三句“该来的没来,不该走的备 话是“我们既是不该来的,又是该走的”。因此,六位客人走得一个不剩n 以,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,话一定要说得明确、具体,千万不 要模棱两可,不用话中有话的语句,以免引起误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