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商业大学。1979年,该校对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有关“目标对人生影响”的跟踪调查,调査对象是一群智力、条件等方面都差不多的年轻人。
3%有淸哳且长期的目标,25年都没有改变f一直在不懈努力着,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;
10%有清晰的短期目标.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,他们的共同点是,不断按照短期目标前进,成为了各行业的专业人士’如主管、工程师、律师、医生等;
60%目标模糊,他们能安稳的生活与工作,倌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;
剩下的27%没有目标,他们基本h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,生活常常不如意或失业。
耶魯大学也做过一个类似的目标调查。1953年,有人对耶鲁大学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,题目是:"你毕业之后的目标是什么?”统计结果是:3%有明确目标,97%基本上没有明确目标。20年后,对他们再进行跟踪调査,结果使人吃惊:20年前调查中的3%拥有的财酋总和,要比97%的财菡总和多得多。谁会想到,20年前仅仅是丨丨标的差异可20年过后却形成了如此大的差距。
两个调査结果共同反映出什么问题呢?那就是——目标就像分水岭一样,轻而易举地把资质相似的人分为少数的卓越和多数的平庸。
也许,雄凭这个?‘远古”的调查还不足以打动我们自己,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会完全认同这种目标—成功"论,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M并不是有了目标而导致成功,而是有强烈的成功的愿望导致了成功”.但是,我们身边太多太多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:没有目标就注定会失败!那些没有目标的人,他们喜欢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,不太会为了并不期望的成功”去努力、牺牲太多,所以他们当然很少会得到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