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人有一句话:“境由心造。”就是说你的生活逍遇完全是由你的“心”一手造成的。你既是你自己生活的总导演,同时,你也是这出戏的演员。
这个道理就是这样的:生活中的失败者,因为他们有一颗失败的“心”;生活中的成功者,因为他们有一颗成功的“心”。这个“心”,具体来说,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看法,情感和期望。
假设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台优质的计算机,那么根据软件和操作平台的不同,就会有不同的表现。总的来说,真、善、美、爱、光明、成功、富裕的信念和追求,是最好的软件,能使计算机保持良好的运作;反过来,假、恶、丑、仇恨、阴暗、失败、贫穷的信念,就是病毒,会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作。
曾经有个老师对我说:她对于进人她生活的任何信息都要严格审查,只要是消极的、阴暗的、失败的东西,一律严加杜绝。那么,这位老师的活力、成功、受同学喜爱,自然就不成问题了。这种进人生活的信息,我们可以举电影为例。有些导演,热衷于拍一些“艺术”的“伤感的”电影,片中人物最后总是以悲剧结束。看完这种电影后,我总是感到心中很难受。现在明白了“境由心造”这个道理,我对这种电影一律亮起了红灯,坚决不看,不管有多么“艺术”。一个人的命运,除了“心”的创造之外,我相信还有因果的因素。有的人生活顺利,有的人生活不顺,这就是因缘果报的结果。但并不表明一个人就因此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,只要你坚持光明,光明的生活就会最终来到你的世界。所以我的观念是:因果搭台,愿力唱戏。就是说因果创造了你目前的贫穷或富裕,愚痴或智慧,你还是可以通过愿力,就是这颗“心”,来创造美好的生活。有些佛教徒老是说“人生是苦”,我要提请他们注意这一点。“人生是苦”是释迦牟尼佛祖站在成佛的髙度,纵观婆娑人生得出的结论,适合于要脱离六道轮回的修行者自我勉励。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,如果坚信“人生是苦”,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个“苦”的人生。所以,我反对片面强调“人生是苦”,毕竞,积累了善业的人过上快乐生活也是大有人在的。所谓“心想事成”,任何人都是心想亊成的。乞丐贫穷的“心”,构成了乞丐贫穷的生涯;阴暗失败的“心”,构成了阴暗失败的人生;光明快乐的“心”,构成了光明快乐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