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是做的仆人,做是说的主人。”遗憾的是这些道理我很晚才明白过来。8年前的一次教训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。当我现在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中,看着一群群人一边吃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、风味独特的云南米线,一边对那个关于米线的传说津津乐道时,我的心里像是被蜜蜂蜇了一下,隐隐作痛。
在我做完详细的调研工作后,我起草了一个长达数十页的项目策划书。从如何选择店面、如何进行业务操作流程,以及如何设计产、供、销一条龙的流程,其至包括试点成功后发展连锁店的前景展望。总之,是一份非常详尽的策划方案。遗憾的是这份方案从产生到现在仍旧只是一份方案,痛心的是方案产生两年后,云南过桥米线以惊人的速度在大连得以发展。
这个教训对我来说简直是太深刻了。一个近乎于完美的方案却因为没有敢于转化为行动,而错失了一次宝贵的本该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机遇。
很庆幸的是在6年前,当机遇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,我没有犹豫,也没有放弃,而是让自己豁了出去,立即行动,把握住了这个机会。所以,6年后就有了一个站在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的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我。
6年的时光一路走来,我醒悟到能力不会在思考中产生,而是在不断地行动中得到提升;机遇也不会在说中发生,只会在行动中呈现;成就不会在策划中获得,而是在行动中创造。敢做比会做更重要。
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常兆华,曾先后出任美国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副总裁,后来还创立了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。他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:“我在国外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留学生,不少人都表达过想回国创业的强烈欲望。几年之后,我再次遇到同样的人,他们除了头上多了几根白发,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之外,没有其他的变化,还是向我重复着想要回国来创业的话题。几年之后,我又在国外遇见他们,这时,我在中国的公司已经创立了八九年,高管团队已经换了七八次,他们同样还在重复着老话题,只是此时的老生常谈,多少有点像祥林嫂了。我的直觉告诉我,这些才华横溢的同胞首先输在患得患失上。他们讨论的时间越长,回国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小,最后将不得不受害于与亲朋好友无休止的商量和探讨中。”
人的一生,总有着种种的憧愦和想法。为了行动和人生高效,每个人在行动之前,都会盘箅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,进行各种沙盘兵棋推演,否则可能非常莽撞。但是,如果不能把握—个度和一个分寸,过于追求“万无一失”,结果不是时机被耽搁,就是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,甚至会自己吓死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