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利是企业文化的“实话”,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“神 话”,两者一定要分清。企业文化不是个人的意愿、神圣的理想,它是根据市场 竞争的要求,指导企业的行为,它不会过于拘泥于社会道德。把太多的社会道 德内化到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伤害,社会道德太多,指导企业行为的 时候会让企业缩手缩脚。
华为说得很好,狼来了,要竞争自己就要首先成为狼,利用狼的秉性与能 力去获取胜利。在衡量利弊得失的情况下,企业有时甚至会冒法律制裁的危险, 华为就曾因挖3COM的员工,被告上法庭。这种事件屡见不鲜。以往中国企业 往往担当不光彩的角色,现在轮到外国著名企业了,大家反而不适应了。我同 样谴责企业不光彩的行为,但会承认它的合理性,这是企业文化的“实话”。
有一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:一位女性读者非常崇拜钱钟书,希望能拜 见他,钱钟书回信道,您知道鸡蛋好吃就可以了,何必去看生蛋的母鸡呢?这 则故事放到现代的营销领域,可以这样理解:厂商告诉消费者,您知道我们的 商品好就行了,何必要知道我们厂呢?由此可以上升到,企业文化到底应不应 该向普通消费者传播的争论。
争论一方认为,消费者不会对企业经营情况感兴趣,他们不关心企业的价 值观、经营宗旨、愿景等东西,他们只对品牌感兴趣,注重他的消费体验和品 牌给他带来的价值。因此,应该限制甚至不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传播,比如可口 可乐公司、宝洁公司等大公司极少宣传企业文化,他们是品牌运作的高手,注 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