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资讯愈来愈易取得以及资讯传播速度愈来愈快,企业所获得的需求反应,将可说是即时的(real-time)、尚未受到扭曲的需求。同时,企业也能够迅速地做出回应,并且与市场做紧密的联结,让供应量能配合需求量。资讯已经取代实体库存、使供应链进行重大的重组。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例子:
沃尔玛商场掌握了库存和数千种存货商品每日销售量的资讯、让大型的供应商(例如宝洁公司)随时可查询,并让宝洁公司自行盘算每天应运送多少箱的纸尿布、洗洁精和牙膏等产品至沃尔玛商场各分店。
戴尔电脑公司是在收到订单后,才开始组装电脑。1999年,此策略大幅降低了戴尔电脑的库存期间———从商业界平均的60至70天,下降到只有6天而已。戴尔电脑的库存周转率也增加到每年58到60次。相比之下,康柏电脑是每年13.5次,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则是9.8次。
生产挂有思科这个品牌产品的四十家工厂中,只有两家工厂为思科所有。思科系统把路由器和其他网络产品的订单转给供应商伙伴,由它们来生产挂有思科这个品牌的产品。
许多供应商尚未建立起每天或每小时完成小订单的机制。它们必须获得此种能力,以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水准。批判中小企业营销“自杀”病(上)这都是些普通的问题,但成败的区别或许……由于受企业实力,品牌影响力,人力资源、广告、促销等资源规模所限,在有说“大者恒大赢者恒赢”、“以大吃小”的市场中,能够冲破藩篱,修成强势品牌正果的企业始终都是凤毛麟角。但是,没有不想把自己做大、做强、做长的品牌及企业的。这种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咨询市场的盘子,培育出了一个规模达一百多亿人民币的咨询策划市场。可事实上,当我们走入许多中小企业的时候,却发现,有着“就是缺钱”等各种台阶下的它们,在市场营销等方面所遭遇的诸多难题,正是来自它们自掘的陷阱。
这些陷阱,就象沉疴已久的痼疾,很难将它们从中小企业的身上挥之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