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很难去要求一个连生存都存在问题的企业,去如何如何的讲诚信的。可犯了诚信不良症的中小企业生来就是如此吗?相信绝大多数都非如此。
除了对员工、股东等的诚信外,细研A企业及其类似企业的案例,它们的诚信问题主要因为通路不畅、消费者不认帐、销售收入少而出在渠道环节,我们也可以发现它们陷入诚信问题的这样一个大致怪圈:
因为缺乏对消费市场、竞争状况的充分认识及分析,对产品力、销售预测自估过高,对消费阻力及市场支持评估不足,为吸引经销商等渠道成员加盟,尽快的将销售触角铺伸开去,或者是为缓解资金压力,对渠道成员拍着胸脯高许诺,货铺出去了产品走得太少、太慢,较高的市场支持也没有能力兑现,难题无法应付,迫于企业的短期生存压力变得急功近利、目光短浅,对渠道成员按当初协定所提出的退换货等方面的要求,不是不理就是能拖就拖,这使自己的市场情况变得更趋恶劣,为继续生存就再以砸货和高承诺等手段,在自己的渠道成员中补充新鲜血液,便又在新的渠道成员中 “被迫”或有意继续以前不负责任的行为,不良诚信怪圈由此轮回。
这使自己的营销链变得非常的脆弱,使自己的生存空间、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窄、越来越差。要是不能从中及时跳出解决诚信问题,不能形成必须的消费拉力争取消费者掏钱的话,这些企业必死无遗。